水利局
獲嘉縣大獅澇河超標準洪水防御預案
來源: 發(fā)布時間: 2023-12-20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了做好大獅澇河河道防洪應急調度和搶險工作,應對突發(fā)洪澇災害的能力,有計劃、有準備、有措施地防御和控制洪澇災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持和促進社會政治穩(wěn)定及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發(fā)展,特編制該預案。

1.2 編制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家突發(fā)公共事件總體防御預案》、《國家防汛抗旱防御預案》、《河南省河道管理條例》、《獲嘉縣防汛防御預案編制該預案

1.3  總體思路

1)氣象預報和降雨信息的收集根據氣象部門降雨預報信息,預測可能發(fā)生暴雨時,及時收集降雨信息。(2)洪水初步預報根據降雨信息,對河流洪水進行初步預報,預報洪水達到一定量值時,啟動報警水位觀測。(3)報警水位站點的設置在河道上重點地段上游一定距離設置報警水位站點,設置報警水位標志,用于觀測洪水位,作為發(fā)出報警信號的標準。(4)啟動報警及信息傳送根據報警水位站水位上升情況,及時發(fā)布洪水預警信息,保證信息傳輸,啟動防御預案。

 

2  河道防洪現(xiàn)狀分析

2.1 流域概況

獅澇河無固定河槽,系國民黨將沁河大樊處大堤扒開,洪水漫流沖刷而成的一條天然水溝。因該河發(fā)源于武陟縣大樊,經修武到獲嘉縣獅子營北入西大沙河,故稱大獅澇河。大獅澇河全長44.2 km,屬于海河流域漳衛(wèi)河水系,流域面積264.69 km2,其中獲嘉縣境內河流長度12.8 km,流域面積約52.6 km2,涉及史莊、黃堤、位莊3鄉(xiāng)鎮(zhèn)。原河道河口寬20m,深3m,流量為50m3s,水質尚好,可抽水灌溉土地。沿途有武嘉灌區(qū)加四支排、四清排、官地排、宣高排等支排匯入。

大獅澇河屬黃河、沁河沖積平原,地處黃河沖積平原的中上部,由黃河故道和泛流平地組成,屬平原地形,地勢總特點是西南高、東北低,地面高程75.80m~82.78m,地形略有起伏,南北縱向平均坡降1/3500左右,東西平均坡降在1/4500左右。

2.2工程概況

2014年,對新鄉(xiāng)市獲嘉縣大獅澇河河道進行治理,堤防防洪標準為十年一遇,河道排澇標準達到五年一遇,依據《防洪標準》(GB50201-9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 252-2000)以及《堤防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6-98)等規(guī)范,本工程等別為Ⅳ等,工程規(guī)模屬?。?)型,堤防工程級別為5級,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

治理內容為:

1、大獅澇河河道主槽清淤12.8km,從入西大沙河口(0+000)到修武交界(12+800)河段(以大獅澇河與西大沙河交匯口為樁號0+000),兩岸堤防加固共長24.18km,其中:右岸堤防加固12.8km、左岸堤防加固11.38km。

2、重建、新建穿堤涵閘共28座。

3、重建生產橋4座。

4、修筑右堤堤頂防汛道路12.8km,泥結碎石路面寬3m。

2.3  河道防洪風險分析

大獅澇河為防洪除澇河道,是大沙河主要干流。由于寶泉水庫、石門水庫通過峪河、石門河泄洪和大沙河上游焦作境內洪過境,洪水匯流歷時短,水流急,受下游泄洪條件限制,容易形成洪水頂托,洪水倒灌,流域內雨水排澇洪水排不下去造成洪水會長時間滯留位持續(xù)增高,對該河兩大堤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易產生滑坡、漫溢、決口等險情,對大獅澇河沿線黃堤、位莊、史莊三鄉(xiāng)鎮(zhèn)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1996年汛期,由于西大沙河山洪爆發(fā),洪水頂托、倒流,大獅澇河入口處大堤決口15余米,致使獲嘉縣大獅澇河沿岸的黃堤鎮(zhèn)劉橋、馬廠等3個村莊進水被淹,水深0.51,經濟損失慘重。

2021年“7.20”特大暴雨洪水,2021717日至23日,獲嘉縣遭遇連續(xù)強降雨極端天氣過程,最高累計降水量647.4毫米,大獅澇河受上游泄洪,下游西大沙河頂托,位莊鄉(xiāng)花莊段左岸堤防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沖毀,邊坡局部坍塌,洪水漫過堤防,造成沿岸周邊劉橋、馬廠、孫莊等村莊農田被淹,洪水進村,直接威脅到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影響縣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  監(jiān)測預警

3.1 監(jiān)測預報

水利部門負責收集整理洪水信息,分析洪水與降雨發(fā)展趨勢,做好洪水河道相關的監(jiān)測與預報工作,提出防御對策,并及時報告防汛抗旱指揮部;

氣象部門負責氣候監(jiān)測和預測預報工作。從氣象角度對汛情形勢作出分析和預測。汛期及時對重要天氣形勢和災害性天氣作出滾動預報,并向防指及有關成員單位提供氣象信息;

3.2 預警

根據氣象、水文部門的測報結果,水利部門及時組織專家進行會商研判分析,根據研判分析結果及時報出洪水預警信息,同時將預警信息向防汛抗旱指揮部報告,由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應急處置。

 4  防御指揮體系

4.1 防汛指揮部

獲嘉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洪水防御工作,必要時設立前線防汛指揮機構。

縣防指組成人員、縣防指職責、縣防指成員單位職責以及縣防辦職責詳見《獲嘉縣防汛防御預案》。

4.2原則要求

1)按照屬地管理的要求和分級負責的原則,牢固樹立河道防洪第一責任單位意識,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制定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河道防洪責任制,確保本行政區(qū)域內的河道防洪工作有序開展。

2)遵循團結協(xié)作和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貫徹落實縣防指和縣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服從統(tǒng)一指揮,共同做好大獅澇河防洪工作。

4.3  具體職責

1)汛前要做好各項預防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編制防洪預案,組建鄉(xiāng)鎮(zhèn)、村防洪搶險隊伍,落實防洪搶險物料,對河道進行排查、并對險工險段進行搶修加固。

2)汛期要做好預防預警工作,主要包括險情監(jiān)測、巡查、報告等工作,并視情況啟動相關應急程序。

3)災情發(fā)生后,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措施,全力組織搶險。

4)災情消除后,立即組織開展災后重建工作。

 5  預防和預警機制

5.1 預防預警信息

5.1.1汛情信息

(1) 縣氣象部門應加強對當?shù)貫暮π蕴鞖獾谋O(jiān)測和預報,并將結果及時報送有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要盡可能延長預見期,對重大氣象災害作出評估,及時報縣人民政府和縣防指。

(2)當預報即將發(fā)生嚴重洪澇災害時,縣防指應提早預警,通知有關鄉(xiāng)鎮(zhèn)做好相關準備。當河道發(fā)生汛情、險情時,有關鄉(xiāng)鎮(zhèn)防指應立即實施跟蹤監(jiān)測水情、雨情,水情測驗結果應在半小時內報縣防指;各河道水位觀測的水情測量信息應及時報到縣防指,為縣防指及時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5.1.2工程信息

(1)當河道發(fā)生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時,沿河各鄉(xiāng)鎮(zhèn)防指應加強工程監(jiān)測,并將堤防工程設施的運行情況、出險情況和防守情況,在每日8時前報縣防指;發(fā)生重大險情時,應在1小時內將初步核實的險情基本數(shù)據報到縣防指。

(2)當?shù)谭莱霈F(xiàn)險情或遭遇超標準洪水及其它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決口時,沿河各鄉(xiāng)鎮(zhèn)防指應迅速組織搶險,并在第一時間向可能淹沒的有關區(qū)域預警,同時向縣防指準確報告出險部位、險情種類、搶護方案以及處理險情的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通信聯(lián)絡方式、除險情況,以利加強指導或作出進一步的搶險決策,以及提供搶險物資和搶險隊伍支持。

    5.2 預防預警行動

5.2.1 預防預警準備工作

1  思想準備??h防洪指揮機構應加強宣傳,增強全社會預防洪水災害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各鄉(xiāng)鎮(zhèn)防指揮機構要做好沿河村防洪搶險救災知識的宣傳普及,提高沿河村廣大干部群眾救災和自救能力,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準備。

2  組織準備。建立健全各級防組織指揮機構并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明確防洪責任人,建立健全縣鄉(xiāng)兩級專業(yè)防搶險隊伍、快速機動隊伍和應急搶險隊伍??h直有關單位按照防汛責任段劃分,在汛前務必組織人員進行拉網式檢查,將隱患消除在洪水來臨之前;各鄉(xiāng)鎮(zhèn)要在沿河村組建村級巡邏隊,加強水情和險情監(jiān)測,并要組建村級一線快速搶險隊伍,落實各項預防預警措施。

3  工程準備。沿河鄉(xiāng)鎮(zhèn)、水利部門和縣直有關責任單位要于汛前對各責任段內的河道、堤防進行拉網式檢查,對存在的病險堤防、水毀工程等河道防洪隱患進行應急除險加固,未能及時出險加固的,要落實好防洪責任人,就近備足搶險物料,對河道內的行洪障礙,要及時組織清障;在建的跨河工程,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要落實安全度汛方案。    

4  物料準備。按照《獲嘉縣防汛抗旱工作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沿大獅澇河鄉(xiāng)鎮(zhèn)和縣直有關單位要根據《防汛物資儲備定額編制規(guī)程》的標準,儲備一定數(shù)量的防洪搶險物料,以應急需。

5  技術準備。縣防指負責防洪指揮機構負責人、防搶險技術人員和防機動搶險隊伍骨干的培訓。每年汛前至少組織一次培訓。并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應急演習,以檢驗、改善、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專業(yè)搶險隊伍必須針對各自的業(yè)務特長和易發(fā)生的各類險情有針對性地每年進行抗洪搶險演習。   

6  通信準備。充分利用社會通信公網,確保預警系統(tǒng)完好暢通。健全氣象測報站網,確保雨情、水情、工情、災情信息和指揮調度指令能及時傳遞。    

7  河道防洪檢查。實行縣查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查村的分級檢查制度,以查組織、查工程、查預案、查物資、查通信為主要內容,對在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限期整改。    

8  日常管理工作。依法加強河道日常管理工作,對在河道內建設的非防洪建設項目應當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并經河道主管部門審批。對未經審批并嚴重影響防洪的項目,責令限期拆除;尚可采取補救措施的,責令限期采取補救措施。    

5.2.2河道洪水預警

(1) 當河道出現(xiàn)洪水時,縣水利局應按照《水文情報預報規(guī)范》要求做好洪水預報工作,并及時向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有關單位報告水位、流量的實測情況和洪水走勢,為預警提供依據。

(2) 當河道發(fā)生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時,由縣防指向社會公布有關汛情、工情、災情以及搶險情況等信息;發(fā)生超標準洪水時,工程所在鄉(xiāng)鎮(zhèn)可依法向社會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并在轄區(qū)內調用搶險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和人力等。

(3)縣水利局應跟蹤分析河道洪水的發(fā)展趨勢,及時滾動預報最新水情,為抗災救災提供基本依據。緊急情況下,每小時更新一次水情信息。

 6  應急響應

6.1 預警級別

根據汛情程度,一般分為四級,即Ⅰ級預警、Ⅱ級預警、Ⅲ級預警和Ⅳ級預警。

Ⅰ~Ⅳ級汛情預警顏色依次采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

6.1.1  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級預警(紅色)

124小時內,降雨量≥250.0毫米。 

2大獅澇河左右堤部分堤防或護岸出現(xiàn)決口。

6.1.2  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級預警(橙色)

124小時內,降雨量達到100.0249.9毫米 。

2大獅澇河左右堤防出現(xiàn)洪水重大險情。

6.1.3  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級預警(黃色)

124小時內,降雨量50.099.9毫米;。

2大獅澇河部分堤防工程出現(xiàn)險情

6.1.4  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者,為級預警(藍色)

124小時內,降雨量在25.049.9毫米。 

2大獅澇河堤防發(fā)生一般險情。

6.2 預警發(fā)布 

級預警:縣水利局主要領導主持會商,報請縣防汛指揮部批準,啟動本預案,發(fā)布級應急響應。

級預警:縣水利局主要領導主持會商,應急、氣象、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住建等單位派人參加會商,報請縣防汛指揮部批準,啟動級應急響應。

級預警:縣防汛指揮部指揮長或副指揮長主持會商,水利、應急、住建、公安、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氣象、城管、交通等單位領導及專家參加會商,根據險情決定是否宣布進入防汛緊急狀態(tài),防汛指揮部下達指令,啟動級應急響應。

級預警:縣防汛指揮部指揮長主持會商,水利、應急、住建、公安、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氣象、城管、交通等單位領導及專家參加會商,防汛指揮部下達指令,宣布進入防汛緊急狀態(tài),啟動級應急響應機制。

6.3 預警發(fā)布對象和方式 

河道汛情預警信息發(fā)布對象為受洪水威脅的區(qū)域,主要包括規(guī)劃區(qū)內河道沿岸護岸,沿河鄉(xiāng)鎮(zhèn)、村組、學校、企業(yè)單位等。發(fā)布和解除采取電話、傳真、短信等方式通知,并同時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 向社會發(fā)布。若遇通訊中斷須及時派人派車通知。

6.4 應急響應 

按洪水災害的嚴重程度和范圍,將應急響應行動分為級、級、級、級,分別對應上述四個預警級別。

級應急響應

1)縣水利局主要領導主持會商,報請縣防汛指揮部批準,啟動本預案,發(fā)布級應急響應。

2)氣象部門做未來 12 小時短期降雨預報。

3)縣水利局、沿河鄉(xiāng)鎮(zhèn)嚴密監(jiān)測河道巡測斷面水位,每 4 個小時報告一次 洪水流量及發(fā)展趨勢,根據降雨預報及洪水變化,做出會商意見,預估河道可能出現(xiàn)的洪峰流量和趨勢預報(警告預報)。

4)通知沿線各鄉(xiāng)(鎮(zhèn))啟動防洪預案。請防汛指揮部派出廣播車輛對沿河兩岸進行預警廣播,嚴禁一切人員在河道內從事捕魚、散步等活動;對河道所有橋梁特別是漫水橋梁派人進行盯守,做好警戒標示,疏導交通,勸阻閑散人員在橋梁上停留,還要密切觀測跨河橋及漫水橋處情況,防止發(fā)生阻水現(xiàn)象;責令有關單位對河道進行巡視,時刻關注水情、河勢變化,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立即采取相應措施;責令各單位各部門做好各項防汛準備。

級應急響應

1)縣水利局主要領導主持會商,應急、氣象、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住建等單位派人參加會商,報請區(qū)防汛指揮部批準,啟動級應急響應。

2)氣象部門做未來 6 小時短期降雨預報。

3)縣水利局、沿河鄉(xiāng)鎮(zhèn)嚴密監(jiān)測河道巡測斷面水位,每 2 個小時報告一次洪水流量及發(fā)展趨勢,根據降雨預報及洪水變化,做出會商意見,預估可能出現(xiàn)的洪峰流量和趨勢預報(警告預報)

4)通知沿河鄉(xiāng)鎮(zhèn)做好轄區(qū)內防汛準備,特別是跨河橋梁警戒工作,疏導群眾繞道過河,防止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5)通知各鄉(xiāng)(鎮(zhèn))啟動防汛防御預案,根據分工,監(jiān)視跨河橋及漫水橋以防成為阻水隱患;派出廣播車輛沿河兩岸進行預警廣播;嚴禁一切人員在河道內從事捕魚、散步等活動;對涉河所有橋梁特別是漫水橋梁派出人員進行盯守,做好警戒標示,疏導交通,勸阻閑散人員在橋梁上停留;密切關注河道漂浮物堵塞橋梁;對河道險工段等重點部位進行巡視,防止護岸及岸坡垮塌。責令各單位各部門做好防汛搶險準備。

級應急響應

1)縣水利局請求防汛指揮部指揮長或副指揮長主持會商,水利、應急、住建、公安、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氣象、城管、交通等單位領導及專家參加會商,根據險情決定是否宣布進入防汛緊急狀態(tài),防汛指揮部下達指令,啟動級應急響應。

2)氣象部門做未來 2 小時短期降雨預報。

3)縣水利局、沿河鄉(xiāng)鎮(zhèn)嚴密監(jiān)測河道巡測斷面水位,每1個小時報告一次14 洪水流量及發(fā)展趨勢,縣防汛指揮部根據降雨預報及洪水變化做出會商意見,預估河道可能出現(xiàn)的洪峰流量和趨勢預報(警告預報)。

4)通知各鄉(xiāng)(鎮(zhèn))組織人員將沿河兩岸低洼危險處群眾進行有序轉移,防止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5)根據分工,密切關注各類漂浮物堵塞河道橋梁,隨時做好清除準備;嚴禁一切車輛人員通過河道上各類橋梁;明確各搶險隊伍搶險區(qū)段,組織搶險隊伍沿河兩岸查險,隨時準備搶險;對發(fā)生的險情部位,制作警戒標識,防止人員車輛進入;責令各單位各部門做好防汛準備。

6)縣防汛指揮部辦公室每兩個小時在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發(fā)布《汛情通報》,提醒人民群眾做好防災準備。

級應急響應

1)縣防汛指揮部指揮長主持會商,防汛指揮部下達指令,宣布進 入防汛緊急狀態(tài),啟動級應急響應機制。

2)氣象部門隨時做降雨預報。

3)縣水利局隨時報告河道流量及發(fā)展趨勢??h防汛指揮部根據綜合降雨洪水,做出會商意見,預估河道可能出現(xiàn)的洪峰流量和趨勢預報(警告預報)。

4)根據職責,各部門分段監(jiān)視河勢變化,及時上報工情、險情。

5)各部門組織防汛隊伍在險工險情段加高子堰;各鄉(xiāng)(鎮(zhèn))組 織人員將沿河部分低洼區(qū)域群眾有序進行轉移。

6)縣防汛指揮部辦公室責令各有關單位主要領導親臨搶險一線,指揮抗洪救災。

6.5 應急機構分工及職責

河道發(fā)生超洪水時,成立應急指揮機構,由防汛指揮部主要成員和上級領導、有關專家構成。應急指揮機構設在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縣防汛指揮部指揮長任應急指揮機構指揮長。下設三組:

6.5.1  險情處理組。由上級有關專家、縣應急局、縣水利局、公路局、武裝部等單位組成。主要負責險情處理措施和緊急爆破的地點、方法、措施等工作。

6.5.2  后勤組。由衛(wèi)健委、民政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院、紅十字醫(yī)院、防疫站等單位組成。主要負責受災人員安置、衛(wèi)生防疫、傷病員治療和日常生活所需用品的供應工作。

6.5.3  治安保衛(wèi)組。由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等單位組成,主要負責應急轉移時的社會治安穩(wěn)定,交通道路的臨時管制等安全保衛(wèi)工作。

6.6  搶險隊伍

縣防汛指揮部根據防洪搶險需要,成立各級搶險隊伍。水利局組織1個專業(yè)搶險隊,人員5人。沿河的黃堤、位莊、史莊3鄉(xiāng)鎮(zhèn)組織以民兵為骨干的鄉(xiāng)鎮(zhèn)搶險隊伍,各100人。

搶險隊伍人員全部登記造冊,落實到人,按四定一訓的原則(即定領導、定人員、定任務、定工具、汛前進行的必要培訓)組建。使隊員們基本掌握漫溢,漏洞、滲水等險情處理技術。保證搶險隊伍能得拉出,沖得上,守得住,能夠出色完成各種搶險任務。

6.7  搶險物資保障

為了保障險情的及時處理,搶險物資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搶險物資的儲備工作。搶險物資按照用時能及時拉得出、用得上的原則儲備。具體任務如下:

6.7.1  沿河黃堤、位莊、史莊等鄉(xiāng)鎮(zhèn)在各轄區(qū)段內所有路口、排水河入口各備土牛530方;劃定臨時取土地5畝,儲備木樁800根,編織袋2000條。

6.7.2  專業(yè)儲備物資由縣防指物資儲備單位儲備。

6.7.3  縣防汛物資儲備單位按縣防指要求,儲備必要的防汛搶險物資。防汛搶險物資要專倉儲存、專人保管。汛期過后,經防汛指揮部辦公室通知方可自行處理。

6.8  通訊保障

利用固定電話、手機與市、鎮(zhèn)、村各級聯(lián)系。在緊急情況下,可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以及手機短信等手段發(fā)布信息,通知群眾快速撤離,確保人民生命安全。防汛指揮部各成員和成員單位主管領導的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確保汛情及時傳遞。

6.9 宣傳報道

縣委宣傳部、縣廣電中心負責防汛抗洪的宣傳工作。在汛期根據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的汛情,及時向公眾發(fā)布防汛信息,保障全縣大局工作穩(wěn)定。

 7  應急結束

7.1  當洪水災害得到有效控制,或險情基本消除時,縣防指視汛情,宣布結束緊急防汛期。

7.2  依照有關緊急防汛期規(guī)定征用、調用的物資、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在汛期結束后,未使用的應當及時歸還或入庫儲存,造成損壞或者無法歸還的,按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適當補償或者作其它處理。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汛期結束后依法向有關部門補辦手續(xù);鄉(xiāng)鎮(zhèn)政府對取土后的土地組織復墾,對砍伐的林木組織補種。

7.3  緊急處置工作結束后,縣、鄉(xiāng)鎮(zhèn)防指應協(xié)助當?shù)卣M一步恢復正常生活、生產、工作秩序,修復水毀設施,盡可能減少突發(fā)事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

 8  《防御預案》啟動

    8.1  啟動條件

本《防御預案》啟動條件是:大獅澇河發(fā)生重大汛情、險情時,啟動防御預案;當險情已經排除或險情得到有效控制時,結束防御預案。

 

8.2  啟動程序

防御預案》啟動程序是:

1縣防汛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汛情和上級防汛部門的指示精神,匯總情況后向縣防汛指揮部政委和指揮長匯報。

2由縣防汛指揮部政委或指揮長召集防汛指揮部成員開會,商討汛情;

3根據商討情況,報上級防汛指揮部批準后啟動。

4啟動命令由縣防汛指揮部政委或指揮長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