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城關鎮(zhèn)大力探索“人大代表+”多元解紛機制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的高效運用路徑,積極引領各級人大代表多途徑投身群眾矛盾調解事務,深度挖掘并釋放人大代表的公信力、感染力與協調效能,力促矛盾消弭于訴前階段、化解在基層一線,為城關法治社會建設推進持續(xù)注入強勁動力。
一是搭建平臺,多元聯動。為實現矛盾的高效能化解,城關鎮(zhèn)構筑起多元且豐富的調解平臺矩陣。一方面,深度整合鎮(zhèn)內人大代表聯絡站資源,專設矛盾調解工作室,選派調解經驗老到且法律專業(yè)知識扎實的代表輪值坐班,悉心接待來訪群眾,為其送上專業(yè)法律咨詢并開展調解服務。另一方面,人大代表們踴躍促進“人大代表+人民調解”“人大代表+司法調解”等多元模式的有機融合,依據矛盾糾紛的特質與繁簡程度,攜手相關職能部門、專業(yè)律師團隊以及村(社區(qū))干部等多元力量,凝聚成強大的調解攻堅合力。
二是精準調解,情法交融。不久前,前寺村村民張慶紅稱其與王著榮的電動車發(fā)生碰撞,致使自身骨折,后因賠償事宜陷入糾紛,遂請求村委會介入協調。村網格員立刻聯系前寺村支部書記、人大代表王著鴻前往調解。王著鴻到場后,在精準把握事情脈絡的基礎上,耐心傾聽雙方的心聲與訴求,巧妙引導當事人彼此換位體諒,并以法為據、以理服人,深入溝通交流、細致闡釋法律要義與情理內涵,最終成功推動雙方達成和解共識,握手言歡,展現了人大代表在基層矛盾調解中的關鍵作用與擔當。
三是跟蹤回訪,鞏固成果。城關鎮(zhèn)人大代表深知矛盾調解的圓滿收官并非終點,而是新起點。他們高度聚焦調解后續(xù)的跟蹤回訪環(huán)節(jié),定期對已成功調解的矛盾糾紛展開回訪調研,深入探詢當事人對調解成效的滿意度狀況以及協議的實際履行進度。針對尚存遺留問題或呈現反復苗頭的矛盾案例,迅速再度介入調解流程,全力保障矛盾得到根本性、徹底性解決,切實達成群眾滿意、矛盾零反彈的良好成效。
今年以來,全鎮(zhèn)共成功調解矛盾糾紛68 起,維護了鎮(zhèn)域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大局,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他們以真抓實干的行動完美詮釋了人大代表“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神圣使命與擔當精神,已然化作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進程中最為堅實可靠的守護者角色典范,也成為基層矛盾化解工作中極具價值的參考樣本與示范標桿。